2022年正值中英建交50周年。9月2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7周年,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在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BAFTA)举办了纪录片《亚太战争审判》展映活动。现场特别放映了中国驻英国使领馆文化处代表的视频讲话。本次展映活动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主办,IP Shanghai首席战略合作伙伴支持,英国制作和发行公司The Media Pioneers(先锋影业)承办。
本次展映会放映的是《亚太战争审判》第二集《活着回家》,其中的内容与英国在远东战场的历史深度相关,着重关注了二战期间日军对英军战俘施加的两项重要暴行:“地狱航船”和“泰缅死亡铁路”。为了还原历史真相,摄制组几经辗转远赴英国进行调研、采集资料、拍摄采访,在布莱恩·费恩祺(Brain Finch)的帮助引介下,纪录片拍摄了“里斯本丸”号最后一位幸存者——百岁老人丹尼斯·莫利(Dennis Morley),通过他清晰的口述回忆,讲述了自己是如何在中国舟山渔民的帮助下,死里逃生的惊险故事。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里斯本丸”号船幸存者–百岁老人丹尼斯·莫利的女儿维尼,鼓励其继续积极致力于中英友好,期待更多英国朋友为中英关系作出贡献。 写信给习近平总书记的是莫利先生的女儿维尼,她对SMG纪录片中心《亚太战争审判》摄制组赴英采访她父亲的经历难以忘怀。维尼女士致信习总书记感念中方救援恩情,坚定支持英中两国人民世代友好。
习近平主席曾在2015年访英期间以“里斯本丸”营救事件为例,强调中英两国人民在战火中结下的情谊永不褪色,成为两国关系的宝贵财富。维尼女士写信给习近平主席,目的是感谢习主席在2015年访问英国时专门提及这段历史,表达幸存者家属坚定支持中英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情意。习近平主席亲自给维尼女士复信,充分体现了习主席对中英两国人民友谊的高度重视以及亲民务实的领袖风范。
维尼女士对参与《亚太战争审判》摄制的经历记忆犹新。她还记得父亲丹尼斯·莫利面对镜头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在地狱航船上的遭遇,闪着泪光地说:“是中国渔民的出现改变了一切。”维尼女士非常感谢上海广播电视台的纪录片团队能够关注到二战士兵的遭遇,因为他们不应该被遗忘,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她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访问中国,会见当年参与营救行动的舟山渔民后代,共同追寻这段中英人民友好的历史佳话。
现场有百名中外观众观看了分集《活着回家》的精彩片段。在放映后,英国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院教授顾若鹏,布莱恩·费恩祺与地狱航船幸存者的后代艾伦·高登,对当年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该片的制作方代表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主任王立俊在视频致辞中表示:纪录片反映了作为二战同盟国,中国和英国军民携手抗战,彰显两个国家在二战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国家友谊。
八集系列纪录片《亚太战争审判》是全球首部全景式聚焦二战后各同盟国对日本BC(乙丙)级战犯审判,讲述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犯下的暴行以及战后国际社会以法理精神惩治战争罪行的历史。以平和、理性的国际视角讲述历史,反观当下,旨在呼吁人类珍视和平,携手世界走向未来。
凭借国际化的叙事视角与呈现,《亚太战争审判》斩获第42届美国泰利奖电视系列片历史类金奖、第26届亚洲电视节最佳系列纪录片、中国国家广电总局2020年度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优秀系列片”“优秀国际传播”“优秀导演”三项表彰,以及第30届上海新闻奖国际传播一等奖、上海市银鸽奖等海内外重要的纪录片奖项。该片也将在央视CGTN 9月4日开始播出。
整部纪录片具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揭秘最新历史发现与学术成果
二战结束后,美、中、苏、英、法、荷、澳、菲8个同盟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相继成立了50多个BC级战争犯罪法庭。相比审判A级战犯的东京审判,聚焦BC级审判的亚太战争审判,时间跨度更长,涉及的地理范围、人员更广,从某种程度上说,更能反映二战后对日审判全貌。 但是国际上对于亚太战争审判的学术研究非常有限,史料极为匮乏。
摄制组远赴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进行实地拍摄和采访,在29所世界级档案馆里挖掘了大量珍贵历史影音资料,在学术界也属于独家揭秘。如“地狱航船”“泰缅死亡铁路”“九州大学活体解剖事件”“日本大久野岛毒气工厂”“父岛吃人事件”“死亡行军”等历史都是首次公开。
二、挖掘二战中不为人知的中国故事
《亚太战争审判》除了展示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还将目光聚焦中国人民与同盟国军队的深厚友谊,其中包括中国舟山东极岛渔民舍身营救落水英军战俘,中国衢州百姓营救杜立特行动美国飞行员等事件,讲述了中国人民对二战胜利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中国与世界携手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
三、抢救性采访亲历者及后人
为了更好地还原历史事件真相,摄制组在全世界范围努力寻找这段70多年前历史的亲历者和相关人士。团队发挥了外语纪录片队伍的语言优势,千方百计从蛛丝马迹的线索中,找到了一批海内外民间人士。他们或是已经超过百岁的亲历者,或是有亲人和同乡参与过二战,抑或是基于个人兴趣,自费研究这段历史。 节目采访了近50位国际专家学者以及40多位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后人,其中包括对多位百岁老人的抢救性采访。正是他们的无私帮助,该片才能够在世界各地顺利拍摄。
如本次展映的第二集《活着回家》一片中采访到的101岁的丹尼斯·莫利老人就是在拍摄时“地狱航船里斯本丸”在英国唯一一名仍健在的幸存者。很遗憾,2021年1月,在接受摄制组采访拍摄后不久,莫利老人去世了。在其他几集中,纪录片还采访了日本大久野岛毒气工厂唯一一名实名揭露日本制毒事实的94岁的藤本安马,主持日军南京受降工作的中国老兵107岁的韩灿如,中国河北“北疃惨案”幸存者李庆祥、李钦友等人。通过他们的口述实录,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可贵。
四、多角度立体式展现国际社会理性思考
摄制组专访了50余位该领域内的国际权威学者及政要,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是首次接受中国媒体采访,其中包括:英国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学院教授顾若鹏,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历史学教授罗伯特·克利伯,德国纽伦堡原则学院院长克劳泽·莱克维奇,前联合国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法官纳薇·佩利,以及三位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士、菅直人、鸠山由纪夫。
《亚太战争审判》力求用生动的故事展现宏大叙事,丰富的镜头语言重现历史真实,以真挚的情感流露揭露战争的残酷。二战的硝烟虽然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但真相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渐模糊。纪录片《亚太战争审判》再次警示世人,珍视和平,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