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莱弗利在本周前往北京访问之前,回击了保守党内的批评,警告不与中国接触将显示英国的“软弱”。

克莱弗利告诉《金融时报》称,他将在周三告诉中国东道主,英国欢迎中国的投资,前提是不引发国家安全的担忧,宣称“英国开放经商”。

前英国首相利兹·特拉斯希望将中国列为“威胁”,但里希·苏纳克政府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态度;克莱弗利表示,他不会通过“口号”来制定外交政策。

英国外交大臣克莱弗利表示,北京有可能受邀参加英国主办的11月人工智能峰会,并表示英国目前没有立即跟随美国在某些敏感领域禁止对中国的外向投资的计划。

克莱弗利将成为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访问北京的英国最高级别政府部长,这引起了保守派批评,包括前保守党领袖伊恩·邓肯·史密斯爵士,他声称中国对自由世界构成“危险威胁”。

但克莱弗利表示:“有意识地撤退,不利用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权威和声音,这将被视为软弱的标志,而不是强大的标志。”

他表示,除非与北京进行对话,否则他无法提出有关中国在新疆、香港或对英国议员实施制裁的关切;他将在周三的一天内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会面。

近年来,英国与中国的关系紧张,尤其是在北京打压英国前殖民地香港的公民权利方面,而其他西方国家在向中国示好方面远远领先于伦敦。

德国总理奥拉夫·肖尔茨于去年11月访问了北京,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于今年4月获得了国事访问。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于6月在北京访问,他是拜登政府高级官员中的一员,前往中国的人数众多。

克莱弗利希望重新调整与北京的关系,与中国合作解决气候变化和栖息地保护等问题,同时在国家安全的限制下加强经济联系。

他拒绝了要求英国将中国定义为“威胁”的呼声,他说:“给我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的例子,我们如何用一个单词或口号来定义我们的关系。我们不会这样做。”

中国外交部表示,英国和中国将在周三的会议上就关切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包括英国在内的国际企业今年纷纷回到中国,因为严格的零COVID限制已经解除,这使得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隔离了三年。

然而,美国对中国的加强审查导致了所谓的“去风险”推动,一些西方公司旨在减少对该国供应链的依赖。李强总理在6月份天津世界经济论坛活动上将这种方法描述为“错误命题”。

英国和中国之间的谨慎和解是在8年前发生的,当时英国前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访问了中国,双方都谈到了两国关系的“黄金时代”,英国承诺成为北京在西方的“头号伙伴”。

(编译: Li Li)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